沈帥青:建立母乳庫 減母壓力救病嬰

休閒

發布時間: 2017/03/30 08:00

最後更新: 2017/03/30 19:28

分享:

分享:

科研愈益證明母乳好處,新加坡現正籌建首間母乳庫,特別針對救治早產及病嬰,未來有望拓展至其他初生嬰。落後環球浪潮已久的香港,應趕緊研究仿傚。

淡馬錫關懷基金正夥拍星洲最大母嬰醫院,建立恍若血庫的奶庫,代替因病患或羸弱無力餵哺的母親,減免她們的無助和壓力。

母乳可降低早產嬰罹患壞死性小腸結腸炎(NEC)的機會逾9成,澳洲估計奶庫單是防範當地早產嬰患上NEC,每年已可協助節省1,400萬澳元(約8,314萬港元),且別說它還能減低肺炎、視網膜病變等風險。

自1909年首見於維也納,母乳庫現已於至少40個國家蔚然成風,歐洲過去3年新增了約30間,至213家,還有17間待建。獅城已算落後全球,但猶勝香港。

面對鋪天蓋地的宣傳,1970、80年代曾有整代本地家長誤信奶粉是營養更好的「必需品」,但國際和本地科研已漸次全盤推翻奶粉商的講法,才令港爸港媽再次追捧母乳,不再盲目取信廣告。

理大研究中心發現,有助嬰孩腦部發展的如DHA和EPA,母乳含量俱高配方奶粉數倍;港大醫學院亦曾大規模追蹤港孩十多年,結果發現按世衞建議首半年全喝母乳的嬰孩,住院率較低,日後感染傳染病、癡肥、高血壓及心理問題的風險亦低四成。世衞網站甚至指出,喝母乳長大的孩子,成年生活往往更富足。

雖然餵哺母乳也能減低自己患卵巢癌、乳癌及癡肥機率,但有些媽媽或是產假太短,或因壓力收奶,苦苦無辦法堅持,只能空羨慕那些母乳多得可用來洗澡或要倒掉的媽媽。

現時,環球共享組織Human Milk 4 Human Babies鼓勵兩種母親自行配對,已惠及不少本地嬰孩,但部分醫生和家長始終憂慮捐贈者有隱疾,取得的母乳亦不夠衞生。由此看來,非牟利奶庫的嚴格篩選和消毒,其實正好能協調母乳供求。

不過,曾有紐約奶庫負責人指出,能產乳的媽媽之中,隨時少至1%願意捐奶。部分奶庫光是早產嬰已應接不暇,遑論其他嬰孩,結果衍生出牟利人奶商,帶來道德難題。

美國Ambrosia Labs最近就被揭發支付柬埔寨貧窮媽媽每天約10美元購買母乳,再以每5盎司20美元高價轉售,似是各取所需,現實卻是令到柬國嬰孩更為營養不良,逼使政府本周二要下達出口禁令。

港府未來研究建立母乳庫,應以各地行之有效的非牟利模式為本,以免任何染有惡習的母親,為求賺錢削弱其嬰孩喝母乳健康成長的權利,也要竭力鼓勵港媽捐奶、增加奶庫庫藏,令更多有需要的嬰孩能夠分享得到母乳的好處。

美國非牟利奶庫運作流程

  • 捐贈者最先會檢查有否愛滋病病毒、梅毒、肝炎等,有指引如何能安全、乾淨地捐贈母乳
  • 奶庫其後會混和3至5個捐贈者的母乳,抵銷其嬰孩年齡造成的營養成分差異
  • 母乳篩濾入樽,再放入振盪恆溫水槽作巴士德消毒(一般為攝氏62.5度、半小時),預防傳染病之餘,仍保持約95%營養
  • 實驗室會檢測母乳,主要針對芽孢桿菌屬細菌,若含有該菌,全批奶皆須棄置。
  • 檢驗後母乳可雪藏儲存,一日內按需求運往醫院,少數能直接售予消費者
  • 早產、患吸收不良症候群、過敏免疫缺陷、配方奶粉不耐、傳染病等嬰兒一般獲優先供奶

資料來源︰綜合報道

撰文 : 沈帥青